携手且道同归去

二次元冷逆体质无药可救,一个人清奇萌点有朋同欢

读书笔记1

我真的没有任何反动观点,为什么屏蔽我……

 

读完的

文学类

【苏】科热夫尼科夫:《盾与剑》

苏德谍战传奇故事,据说影响了普京的人生选择。

被粉红一个怀旧贴安利电影及小说,安利亮点自然是身为苏联间谍的男主和德军军官男二的跨国别跨信仰JQ,看完之后虽然颇有些感觉货不对板,却不妨碍这一精神食粮的价值。小说极长,四小时的电影只能讲述一个大概的框架而被迫省去了几乎全部细节,黑白色调更是令观影效果大打折扣;神奇的是不知是电影氛围的浸染还是主演演技的带动,在未看小说对背景人物一无所知前提下的观影体验尚算良好,虽然很多情节令人莫知其所以然,把握主线故事还是没有难度的。

小说叙事同样流畅,即使对男主行为的不少描述相当琐碎,亦不令人焦躁,反而更添真实之感。整个故事弥漫着一种真实又浪漫的气质,书中最突出的是祖鲍夫驾驶飞机撞向地面的描写,电影里则是魏斯带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战友们去解救被垂死挣扎的法西斯困在地下的各国劳工、用音乐安抚惊恐的众人并用不同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情况请求他们配合营救的情节。电影之前一直都是较为冷静的旁观者的叙述视角,直到这里微澜之下终于波动起一份苏联式的独一无二的阔迈激情。

即使没有所谓的JQ,这也是一部值得一观的小说和电影。

电影主题曲《从哪里认识祖国》十分经典,中文翻译也很美了。

从哪里认识祖国

词 M.马都索夫斯基  曲 B.巴斯涅尔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教科书插图本上,

从忠诚的战友们身上,

他们生活在你身旁。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母亲教我们歌唱,

从誓死捍卫的那一切,

谁都不能把它损伤。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大门外长板凳上,

从田野里一棵棵白桦,

在风中摇摆,茁壮成长。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春天的椋鸟飞翔,

从这一条乡间的道路,

它伸向那无尽远方。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远处的窗户灯光,

从父亲的褪色的军帽,

它一直在柜中珍藏。

 

也许祖国从这里开始:

从列车的车轮轰响,

从年轻时神圣的誓言,

它永存在你的心房。

 

你从哪里认识祖国?……

【澳】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这是一本看了会后悔的小说。

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飘》但个人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者成功地描写了一对矫情至极的男女主角倒是真的;别跟我提什么象征手法。

然而与世隔绝数十年如一日平静的德罗海达绝不是饱经战火洗礼从未远离时代的陶乐园;一直浑浑噩噩走不出自我的梅吉也与历经世事心境不移的郝思嘉相去甚远。同样是男主年纪可以当女主父亲的设定,郝思嘉与白瑞德的互动一直是平等而酣畅;拉尔夫之于梅吉,却始终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悯爱之态,这种自私狭隘的爱情更因为拉尔夫愧对梅吉一家的作为变得越发面目可憎。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力似乎是想要写一个挣扎于天使之纯美和凡人之爱欲之间的独特男主角,但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笔力不足,最终所得与最初所想差距甚远。郝思嘉是《飘》的灵魂,一切的故事皆因她而展开,虽然这令她的形象有些超越了现实和性别的桎梏成为了作者情感和理想的一种凝聚,却丝毫不会有损这一角色的独特魅力(代表个人并不喜欢她,但不得不欣赏她);梅吉却不过是作者讲述故事的一个道具,她的柔弱内敛、畏葸倔强的女性形象和心理真是相当写实了,可这种刻板的深刻读者在现实中见得太多,内心早已毫无波澜~

此外,作者对尸体、梅吉丈夫与同事、梅吉兄弟之间的暧昧情感的详细描写不知是出于何种恶趣味;作品并非不能描写“丑”,然而“丑”的没有艺术感只会徒增读者的嫌恶。

本书唯一的亮点大约就是对澳洲风土人情的描述,久旱、天火、甘蔗收割等段落作为散文读来十分优美,不过也仅止于此了。

【法】大仲马:《双雄记》

文笔华丽叙事流畅同时自带大种马聚聚一以贯之的耽美色彩,我真的不懂他为何要大幅描写虚构的男主和拿皇之间深厚到不太正常的暧昧情谊;如果最后罗兰没有死,合理怀疑拿皇就要把江山送给他了……【不是

另一条支线男主摩冈的故事很有些莫名其妙,再次合理怀疑聚聚其实只是想写他特别的壮美死法……【不是

再次确认大种马聚聚喜欢(描写)金发美男子。

最大的遗憾在于故事过于简单了。

【德】席勒:《唐卡洛斯》

席勒聚聚文笔大好,想象力大好,讲故事能力大好。顺便在看此书的过程中我被安利了歌德席勒的cp……

波沙侯爵典型仁智勇白莲花圣父自带杰克苏光环还讨人喜欢男主,菲利普二世典型有野心有魄力有柔情有眼光反派boss。在这样两个张力明显的角色之间,作为作品名的卡洛斯王子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以之改编的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也是经典,波沙侯爵的形象设计不要留胡子就更好了。

【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杨绛翻译的真的很好,不正经的骑士传奇,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其中穿插讲述的一些故事比堂吉诃德的旅行经历更有趣。板鸭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作品似乎也就这么一部了,真是综合国力决定文化软实力。

 

 

社科类

【美】基辛格:《论中国》

感受一:作者对中国的某些认知可以算得上相当深刻了,以美式文明的视角来照观中国文明得出的一些论断颇有启发性。

感受二:或许是出于政治目的或许是发自内心,书中作者对苏联的全景式嫌弃和对中国的小心翼翼的奉承读来真是相映成趣。结合前段时间风传老爷子建议特朗普联俄抗中的新闻食用效果更佳。

感受三:搞政治没有客观公正,搞学术同样如此。本书对美国的花式洗白和对苏联的花式甩锅让我大开眼界,所以国内真的别再吹什么价值中立学术无国界了好吗?

【英】罗杰·克劳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本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对磅礴背景的清醒描摹和对细节战事的娓娓道来结合得天衣无缝。国家与文明的碰撞凝聚成一座城市的生命轨迹,是最华丽悲怆的史家绝唱。

千年帝国一朝崩圮,永恒之城最终易主;狄奥多西城墙之下十字与星月旗帜轮转,圣索菲亚教堂的恢弘圆顶沧然俯视人间。远离那段故事的现代读者固然无法体会时人心境,却也不得不在历史庞大的遗体面前深深地弯下腰去。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英人在华的残酷行动》,《鸦片贸易史》

国内的翻译版本真的很棒,朴实无华的语言自有明晰条理和铿锵韵律。《宣言》更是有种诗一般的灵动活泼、余音缭绕的美感,又有演讲一般俏皮睿智、直击灵魂的震撼力,不愧是导师年轻时代的经典。

《行动》和《贸易史》都是社论,我很怀疑历史教材上有关鸦片贸易增长的数据就来自后者,也很好奇在那个时代马导师是怎么对万里之外的中国新闻细节知道的如此清楚的。

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马克思当年挥斥批判之举,直至今日地球上还是时时可见;正所谓资本主义国家若不灭亡,这种罪恶便绝不会消失。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每一章都是一篇论文模板,引证分析结论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又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对于菜鸟也毫不枯燥。学术做到这种程度真的令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读完此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果党真真罪无可恕,tg特特天命所归,爱国主义教育get。所以优秀的学术作品不仅能够激发知识上的获得感,还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王瑞来:《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又名《前朝·宰相传》,男人们争夺皇帝宠爱朝堂权势的斗争比后宫撕逼真心精彩太多了。

本书讲述了李(沆)纯元,王(旦)眉庄,寇(准)世兰,王(钦若)陵容,丁(谓)宜修及若干小主翰林学士各个不同的宫廷起落政治浮沉生涯(玩笑而已,请勿对号入座斤斤计较),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个锦绣大宋煌煌史章。你问甄嬛在哪?对不起,真正的宫斗政治斗争中大概从来没有这种玛丽苏贯穿全本到处开挂的主角。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这本书浪费了杨教授的学术口碑,不值得读。选题有些有点意思但作者只给出了“惑”并未给出解答;有些抛出一些日常比较少见的史料但对于论题并无意义;有些观点还颇有点偏离正统又不够坚实,总体而言食之无味。

秦晖:《走出帝制》

这是一本“禁*书”,不过迟钝如我,也就看出了索尔仁尼琴式的古拉格群岛批判和经由美国式滤镜大肆渲染的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憧憬;虽然并无一字涉及当代中国,但清华大学教授持有这种思想也是相当危险了;而且,这种思想真的不靠谱啊……

不过作者对于“周制”“秦制”“学日本”“学欧美”的一段辨析真的很有意思,从另一个角度破解了近代中国学习所谓“西方”为何不成的原因,可资参考。

至于其余的观点就不敢恭维了。

 

没读完的(读几页就不知道为什么忘了继续的,读完了再补充)

文学类

【法】沙金妮·葛朋:《百劫红颜》

【法】大仲马:《裙钗之战》

【法】大仲马:《波吉亚家族:意大利权势豪门往事》

【法】勒诺特尔:《法国历史轶闻》

【英】麦金泰尔:《代号锯齿:二战王牌双面间谍查普曼传奇》

【英】丹·琼斯:《金雀花王朝》

【苏】巴别尔:《红色骑兵军》

【苏】谢苗诺夫:《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波】显克微支:《十字军骑士》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张爱玲:《红楼梦魇》

社科类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英】罗杰·克劳利:《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王奇生等:《蒋介石的人际网络》

 


评论

热度(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